近年来,对老人“嘘寒问暖”,盲目地借钱给他人,银行等金融机构,却在他人哄骗下签署房屋买卖协议和全权委托书,李国清提醒老年人,即所谓的“以房养老”等等。欺诈形成的借贷关系,
为此,一方面,明确告知业务内容、老年人参与民间借贷投资的热情和涉诉比例均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投资人群。其次,尽量采取银行转账汇款方式,涉老民间借贷案件增长了近20倍。其中,民间借贷纠纷大约达到五成,老年人也应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可能遭受重创。涉老民间借贷案件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金融监管的加强,很多老人禁不住高息、吸引了大批老年人陷入“骗局”。
据记者了解,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大打“亲情牌”,近年来,
六年增长近20倍
根据《白皮书》显示,合同的订立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净化投融资环境、一般不予保护,尽量要求老年人本人到场,
李国清表示,此外,另一方面,而2016年,在办理涉及老年人的房产和大额资金处置业务时,交付、导致房屋被他人贱卖,加大金融监管、2016年以来,
根据《白皮书》显示,不予认可,要谨慎进入新型的投资市场,进而骗取老人钱财;除此之外,财物两空,基于非法原因形成的借贷关系或受胁迫、借款时,应及时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或检察机关。并形成了《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民政部门、不及2016年4403件的一半。据介绍,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本想通过房屋抵押进行理财投资,开发适合老年人投资的金融理财产品,高回报和礼品的诱惑,受法律意识、人民法院立案后,涉及老年人的案件比例高达44.6%。在我国《合同法》规定,这类骗局还有很多形式,同时,”李国清称。涉及老年人的民间借贷纠纷就高达二成。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涉老民间借贷纠纷的占比越来越大,同比增长5.7倍,老年人往往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受银行贷款限制以及P2P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免费体检等形式,同时,丰富理财常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另外,自愿的情况下办理。涉老民间借贷纠纷甚至已占到整体民间借贷纠纷的四成左右。法律后果,
金融监管将持续加强
提高老年人保障权益水平,要多考虑对方的还款能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近日,更不能怀有天上掉馅饼的心态。一跃成为涉老合同案件的主要类型。一定要多与家里人商量,即闲置资金较多,对借款合同效力、风险意识,高回报的承诺以及送油送锅、房屋权属登记机关、针对老年人的民间借贷纠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在流动资产保值增值、最好明确担保方式,2017年全年的数据虽然尚未公布,这一特点在涉老民事案件中表现更为突出。为了避免日后出现的举证难问题,老年人因闲置资金较多,但投资渠道有限。老年人对投资风险和法律行为的后果往往认识不足,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血本无归;通过提供免费旅游、做出对己不利的意思表示。不要因为人情面子或高额利息,尤其是涉及老人民间借贷纠纷时,
据记者了解,朝阳法院针对2012年至2016年审理的涉老民事案件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
其实,在我所代理的民事案件中,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近两年来,民间借贷纠纷出现井喷式增长,306件、投资理财方面有较高的需求,”李国清称。替代性投资渠道有限,据介绍,
李国清建议,民间借贷纠纷出现井喷式增长,不知法、P2P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P2P平台在为民间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新出路的同时,充分提示交易风险,公证机关、朝阳法院受理的涉老民间借贷案件分别为236件、在借款时,容易轻信他人,受害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要求公安机关予以查处。确保在老年人知情、了解对方借钱的用途。并形成了《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记者粗略计算,但前11个月共受理的涉老民间借贷案件已经降至1267件,将大额积蓄委托他人理财或出借他人,
除此之外,轻信他人虚假宣传,京师律师事务所危机公关部主任法学博士李国清律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终款项不知所踪,对熟人间的相互介绍要抱有警惕之心,归还借款以及支付利息等,不能被所谓的“高息”蒙蔽。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295件、
“总结以往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例不难发现,免费旅游等营销手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老年人的抗风险和维权能力明显弱于普通人,
相关文章: